为政者人文素养危机及化解路径

[摘 要]为政者人文素养问题的讨论,在我国日渐深入,许多思考不乏真知灼见。但总体研究尚不深入,甚至存在诸多片面性。在现实中,当今为政者人文素养缺失问题极为突出,已经严重影响国家民族安危。民族的发展前途最终由人文精神决定。因此,对为政者的人文素养危机,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警醒。
[关键词]政治人 人文素养危机 人文教育
[中图分类号] DO-05 [文献标识码] A [文章编号] 2095-3437(2014)01-0004-03
近年来,关于“为政者人文素养”问题的讨论日渐深入,许多思考不乏真知灼见。薛泽通认为,人文素养问题解决不好,做人、做事、为文、为政很难做好,至少境界不高。[1]刘海藩则认为,良好的人文素养,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过去曾是国家遴选官员的重要依据,今天更应是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。领导干部“气专神一”,能“静”自家心境,方能从容不迫,治国理政才不会慌乱。[2]
不过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依然不深入,甚至有诸多片面性。譬如,将“人文素养”简单地理解为人文知识的积累,忽视人文方法和人文体悟能力,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养成;否定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统一;不从根源、出路上深入追问反思等。在现实中,为政者人文素养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国家民族安危。对此,我们不能不保持高度警醒。
什么是当今为政者最必备的素养?
学者龙应台1999年在台大法学院演讲时指出:为防止高等教育“出产危害社会的人”,我们应该关心“今天的政治人”,寄望他们有良好的人文素养。因为他们一旦掌权,成了“为政者”,将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。那么,“政治人”必备的人文素养是什么?[3]
其一,文学艺术。它像“白杨树的湖中倒影”,其“最重要、最实质、最核心的一个作用”,就是“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”。比如,鲁迅的《药》,让人看见事件背后的纵深,那是一种更贴近生存本质的现实。在华老栓绝望的麻木与悲哀中“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”。鲁迅欲用《药》疗治国民的顽疾:以科学、民主唤醒愚昧的华老栓们(被束缚的中华民族),弥合被割裂的“华”(民众)、“夏”(精英)关系,使民众与精英一体。夏瑜(秋瑾)们不再悲哀孤寂,国家民族才有希望。
其二,哲学。它像“迷宫中望见星空”。当我们在迷宫里找不到出路时,随着夜幕的降临,星星出来了。哲学,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,如果认识了星座,就有可能走出迷宫,不为眼前障碍所迷惑。掌权的人,如同闯迷宫,以为自己有能力带领群众往前走。事实上,他可能既不知道自己的方位,也不知道这个方位与大格局的关系;既不清楚来路,也不明白去路;既未发觉自己深处迷宫,更没发觉头上就有纵横的星图。譬如,近期曝光的上海高院嫖娼的法官,他们能在“迷宫中望见星空”吗?谁能指望他们维护社会的公平公义?
其三,史学。它像“沙漠玫瑰的开放”。“沙漠玫瑰”名为玫瑰,实是一蓬枯萎的地衣。这种低等植物的奇特在于只要有水就能起死回生。把它泡在水里,第八天它就会完全复活;离开水它又会渐渐干枯。藏一两年,哪天再泡在水里,它又会复活。不知道这个来历的人看到的是“现象”,定格在那一时刻的枯草。而深知其来龙去脉的人,所看到的是现象背后的点滴的线索:它的起点,复活过程,价值判断,“惊天动地的美”,如同“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”。只有这样认识过去,理解现在,才能判断未来。否则,我们没有资格做“领导人”。
当今为政者最缺乏的人文素养就是人文知识吗?不是。二战时,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甚至还会弹钢琴、会写迷人诗词的纳粹头子,在集中营里屠杀犹太人,不用屠刀,不用绞索,而是命令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走进毒气房。可见,拥有“人文知识”,不等于具有“人文素养”。知识是外在的东西,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,渗透到生活与行为中,才能称之为素养。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、史、哲知识之后,形成的对人的终极关怀。脱离人文关怀,就可能像纳粹头子那样妄自尊大、目无法纪、草菅人命。
人文素养的构成应该包含三个要素:一是“人文知识”,尤其是哲学、文学等知识;二是“人文技能”,如人文科学的学习研究及人文体验、感受、领悟的技法和能力;三是“人文精神”,如生命意识、责任意识、民主意识、法治意识、环境意识、生态意识等。[4]
人文素养的核心不是“知识”,不是“能力”,而是“以人为对象、以人为中心的精神”,即“人文精神”,其灵魂就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。其实,“人文精神”是一种“为人处世”的基本德性、价值观和人生哲学,科学精神、道德精神和艺术精神均包含其中。科学求真,道德求善,艺术求美。人文的价值,在于真、善、美的和谐统一。这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全部内容。人文合乎规律,顺乎道义,发乎衷情,引人求真向善,能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。它以人的价值、人的感受、人的尊严为万物的尺度,其标志是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。人文知识、人文技能可能会让人变得聪明,但人文精神才能让人产生智慧。
为政者应该看得见水中白杨的倒影,知道星空在哪里,懂得沙漠玫瑰的真谛。如果做不到,就不要从政。
为政者人文素养缺乏的根源及表现
其一,教育缺失。
人文教育缺失是功利主义思潮和强势的应试教育所致。迄今为止,我国的教育仍是以培养“考生”为目标的教育。从幼儿园到大学,学校一直都在教学生 如何考试、如何成功。而与考试无关的“如何成人”,学校不教,学生自然也无心去学。当今培养的人才,他们有知识,却可能像马加爵一样没有是非判断力;他们有技术,却可能像药家鑫一样缺乏人性的良知。他们普遍地患有人类文明、人文素养、公民素养缺乏症。人们担心,当下教育很可能培养出有知识、有技术,但没有文化、没有人文关怀和素养的一代人。本来教育领域应当是风清气正的精神圣殿,但因官本位风气的侵袭,学校行政化严重,学术舞弊泛滥,教育领域几乎成了腐败的重灾区。
笔者长期从事公务员在职教育和公考辅导工作,为了加强培训的针对性,经常要做学员知识、能力的调研。在调研中笔者发现,无论是刚刚走出高校门槛的青年学子,还是有多年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,其人文素养状况都令人担忧。很多大学生大学四年的时间精力,有80%花在了外语上,仅有20%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,而马哲等公共基础课往往只在大一时敷衍地学习一下。因此,绝大部分学生连文史哲知识都不甚了了,还不如高考复习时印象深刻。
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,90%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如何理解、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,几乎没有人能说出唯物辩证法的特征、规律,也说不清什么是科学、什么是本质、什么是规律。哲学在很多学生头脑里是一盆糨糊,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、核心精神、主要元典、代表人物的认识更是模糊不清;对“《读者》算不算人文杂志”也一脸茫然。2008年,有一位参加省考辅导的学员向我们索要学习资料,我们给她发了一个“胡总书记的讲话”。她收到后在QQ上打个大大的问号,不解地问:“胡总书记?江总书记去哪里了?”我们看后,哭笑不得,于是对她说:“江总书记去哪里了,我不知道。但我记得,胡锦涛在2002年十六大就当总书记了!”她不好意思地发来一个红脸。
中共十六大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”这一科学命题,历经十七大的概括,到十八大再次提炼,各级党组织对这一重大理论创新都做了大量的宣传贯彻,但是不仅这些刚刚入世的学子们不知所以,就是许多在职干部也是茫然不解,不知道“核心价值体系”究竟是何物。
其二,监督缺位。
权力如同“春药”,上瘾必滥,注定难逃“贪如火,不退则燎原;欲如水,不遏可滔天”的铁律。某贪官忏悔:“我记得自己曾参加过各种形式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,也看过职务犯罪案例录像,可惜没人敢监督我!”
为什么没人敢监督?制度缺失是其客观因素(再完善的制度都会有缺失,都会存在滞后问题),而根本问题在于主观上缺乏自我约束。自古就有“杀人者死”的制度,可杀人案件何时绝迹过?
“没人监督”,虽是贪官开脱罪责的借口,但也反映了一种制度缺失的现实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上级监督太远,同级监督太圆,下级监督太软。”一位入狱的县委书记说:“从名义上讲,对一个县委书记有八种监督,但实际上到了我这儿就只有一种监督,就是自我监督,而自我监督往往是最靠不住的。”
自我监督靠不住,在于自己不愿监督。究其原因:一是背离宗旨职责,信念崩溃,寡廉鲜耻。一旦思想堤防决口,贪欲膨胀,就会胆大包天。二是群众监督缺位。由于领导干部选拔评价制度缺失的负面导向,如推荐权力与推荐责任严重失衡,致使讲关系、送人情、拉帮结派甚至买官卖官盛行;干部任用中群众评议摆样子、走过场,名不副实,因而官员唯上不唯实,不对百姓负责;选拔标准难以体现“德才兼备,以德为先”,重年龄、文凭、背景,内部掌握“破格提拔”、“萝卜招聘”等,群众监督极难实现,以致太多两面人飞黄腾达,让“封闭僵化的老路”、“改旗易帜的邪路”两大逆流得以迷惑许多善良的人。这种制度设置,正是反腐往往靠其团伙内乱的原因。
其三,文化断裂。
近百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排斥与破坏,割断了文化传承的血脉,致使社会思想道德失范,什么都不信,什么都不怕,对世间一切全无敬畏之心。
真正的政治家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时代精神的启迪,他们总是以民生利益为宗旨,拥有长远执著的理想信念或核心价值,行为动机一致,心口如一,有清晰的道德底线、感人的“精神魅力”和高尚的“人格力量”。他们坚持民主法治,兢兢业业谋民利,踏踏实实当公仆;他们高瞻远瞩,意志惊人,能担当时代责任。而政客的思想精神多是分裂的,他们为权力私欲投身政务,以私利为目的,“有奶就是娘”;他们唯利是图,无是非原则;他们翻云覆雨,苟且钻营,追求个人崇拜,扮演救世圣主;他们拉帮结派,注重人脉;他们炫耀政绩,蛊惑人心。“政客只看见广场上摇旗呐喊的成人”,他们虽聪明但无智慧。而政治家心目中,最在乎儿童的未来,他们最根本的政治标杆是:给孩子一个最好的明天。所以,他们敬畏传统,敬畏百姓,敬畏民生。
有位处级领导到党校学习,看到“民生”课题,提意见:“民生话题,老掉牙了,还学啊?”他不知道,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主线和最终归宿。民生重于一切,民生高于一切。那些每天忙于应酬、贪赃纳贿、跑官要官的人,哪有时间关心时政,哪有精力体察民情!我们若对此麻木不仁,不屑深入追问,那就真是国家民族的灾难了。
提升为政者人文素养的基本路径[4]
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,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,经济体制变革,社会结构变动,利益格局调整,生活方式变化,价值观念多元。在这种思想大活跃、观念大碰撞、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,提升为政者的人文素养最基本的路径是解决为政者的“灵魂缺失”和“气血虚亏”两个问题。
“灵魂缺失”即“精神懈怠、消极腐败”。这类干部理想信念动摇,宗旨意识淡薄,人生境界低俗,贪图安逸享受,醉心于权力和物欲。灵魂缺失者疏于学习,内心迷失,乐于应酬,忙于捞钱,急于升官,而对正事、大事、百姓的事却行动迟缓。“气血虚亏” 即“能力不足、脱离群众”。这类干部官本意识浓厚,缺乏社会担当,以为手中权力是上司恩赐的,热衷于阿谀逢迎,而对基层、社会、群众却漠不关心,面对实际问题常常束手无策。
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,可以弥补“灵魂缺失”;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,能够救治“气血虚亏”。
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民族的灵魂,党的十七大将其概括为指导思想、共同理想、精神面貌、荣辱观念四个层面五项内容。十八大作了新提炼,倡导国家“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、和谐”,倡导社会“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”; 倡导公民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。干部率先践行核心价值,才能引领社会思潮,凝聚社会共识。
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是十八大的重大部署。目的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提高做好新形势下为群众工作的能力。切实增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,出实招、办实事,让人民得到实惠,把足迹留在基层,把服务落到实处。干部不脱离群众,党才有不竭的生命力。部分党员干部的“气血虚亏”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。
人文精神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具有深远影响。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,即使一时的政治人愚蠢无知,造孽犯乱,社会良知仍然能够改变其错误,扭转其方向。
[ 参 考 文 献 ]
[1] 薛泽通.领导者人文素养 [M].北京: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,2007.
[2] 刘海藩.为政者应具人文素养[N].学习时报,2009-01-06.
[3] 龙应台.政治人的人文素养[A]百年思索 [M]海口:南海出版公司,2001:11.
[4] 蒋玉凤.中华元典精神与领导干部人文素养[J].资治文摘(管理版),2010(5):1.
[5] 姚俊开.素质教育的实施及其保障新论[J].大学教育,2012(6):12.
相关文章!
  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

    摘 要: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,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,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,语文教师需要与学

  •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

    奥拉夫·扎瓦克奇-里克特 维多利亚·艾琳·马林【摘要】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。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

  • 生活引路,作文随行

    周海波【摘 要】“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,让学生易于动笔,乐于表达,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,热爱生活,表达真情实感。”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